数字大模型“长”出“最强大脑”,登上全球榜首;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重塑日常生活;制造业在细分赛道攀“高”逐“新”,芯片封装核心材料实现国产化突破。近年来,安徽以场景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应用,促进新兴产业“增量崛起”;加速布局重点产业和装备新赛道,驱动优势产业“存量革新”,全力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关键落子 拼出人工智能全景图
4K高清画质、首尾帧丝滑变身、运动自然流畅、人物场景逼真,智象未来(合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象未来”)产品展示厅里,一段没有任何拍摄,完全由AI生成的视频,带来一场影视级的视觉盛宴。
这是由智象未来自主研发、参数超百亿的“智象多模态大模型”的“杰作”,该模型具备强大的视觉内容生成与理解能力,只需提供脚本或图片,就能“拍”成视频,制作一集5分钟的高清视频仅需2周。按产品增值效果收费的商业模式,让这位大师级“导演”备受青睐,用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2000万个人用户、4万多家中小企业,智能广告助力多家国内企业高效“出海”。
一键生成图片、一站式创作视频,只要会写文案,每个人都可以过一把导演瘾。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更多的职业?智象未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梅涛博士回答说:“一个作品的质量60%取决于创意,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赋能创作者,激发人类更好的创意。”
成立于2023年3月的智象未来,已荣登2025年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创企业50强。今年4月份,其发布的开源图像生成大模型HiDream-I1,24小时内超越OpenAI,登顶国际权威榜单。随着智象未来的落地,安徽成功汇聚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三大技术路径,在通用人工智能产业赛道完成关键落子。
加快建设安全人工智能省级实验室,打造“合肥标准”;加速大模型、算力芯片、传感器、脑机接口、元宇宙等关键领域招引布局;设立总规模达2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专项基金;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公司”,精准对接场景与产品需求……合肥市在科研、产业、金融、场景等领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开辟人工智能产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在国际赛道上追赶超越的澎湃创新动能。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让越来越多的硬科技选择“安家”合肥。“只要你是科学家,技术可转化,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都会匹配好。”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吕波说。从“看盈利”转向“看潜力”,“硬实力”有了更多准入机会。如今合肥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总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
超前布局 塑造产业新生态
在“魔法黑板”上,随手画一个立方体,瞬间即可切换不同形态,还能与爱因斯坦对话,探讨宇宙“黑洞”;通过智能批阅设备,不到1分钟,一篇作文就改好了,并形成多维分析报告。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展示着AI在教育领域的科技与狠活。
从智能翻译、智能办公,到智能教育、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应用边界不断拓宽,赋能重点民生领域。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已推广至692个区县,诊断量达10亿次,有效修正人类医生诊断达175万次,对不合理用药处方提出修正意见1亿次。
“人工智能通过学习人类顶级专家的知识经验,赋能医疗能力有所欠缺的基层医院,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化,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直送基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让每个医生都有AI诊疗助理,每个人都有AI健康助手。”科大讯飞品牌市场中心副总经理董斌说。
视线转向获批建设省级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先导区的芜湖,车间里,智能机械臂精准进行喷漆、焊接、码垛等操作;街头巷尾,环卫智能机器人灵活穿梭,清扫道路死角。这里,具身智能正打通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智能机器人不断走上“工位”,融入生产制造与城市管理。
“酷哇全系列智慧环卫设备,已在芜湖鸠江主城区投放,无人化清扫面积达54.7%,改变了传统环卫作业机械化率低、工作效率低的现状,同时减少碳排放约27%,还有效解决了城市清洁作业盲区等城市管理难题。”酷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鲁文君介绍。
这家在芜湖土生土长的“独角兽”企业,是世界领先的具身智能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智慧城市服务运营商,基于全栈自研的AI平台,打造了环卫作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无人小巴等产品。城市智慧环卫系统已在全国超50个城市落地应用,自动驾驶车队规模过万台,合同金额超50亿元。
安徽抢抓机遇,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日益完善。发挥场景优势,开放“人工智能+”场景机会300余项,突出场景招商和科技企业引育,涌现一批细分赛道领军企业。机器人产业表现亮眼,2024年全产业链企业数超500户、营业收入超600亿元、产量超3万台,规模总量、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五。
高端制造 跑出国产替代“加速度”
在芯聚德科技(安徽)有限责任公司的无尘车间内,总经理黄俊晴托起陈列台上一块巴掌大的IC载板告诉记者,作为芯片封装的核心材料,IC载板的主要功能是把芯片与芯片、芯片与电路板相互连接,进行数据与信号的传播,同时为芯片提供支撑、散热和保护作用,具有高密度、高精度、高性能等特点,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世界上95%的IC载板还是要依赖日本、韩国等地生产,他们要做的就是解决国产替代的难题。
2023年6月,芯聚德科技在广德经济开发区落地,成立仅两年便实现了半导体封装核心材料——IC载板的成功量产,一举填补了安徽在关键封装材料领域的空白。
黄俊晴指着车间内忙碌的生产线介绍说:“线宽、线距是考量载板质量的核心技术指标之一,我们团队拥有15到30年行业经验,掌握Tenting、MSAP等尖端工艺,公司生产的载板线宽精度达1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六分之一。”该公司在载板领域已取得5项发明专利授权、1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一期月产5000平方米IC载板已供应闪存、固态硬盘等领域,三期92万平方米产能全部建成后,将为国产CPU、GPU提供关键支撑。
“广德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区域,不仅交通便捷,又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和从业者,这些都是我们选择在这里投资的理由。”董事长康亮表示。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服务器及数据储存、网络通信等应用驱动下,全球印制电路板(PCB)产业进入新的增长周期,PCB市场对IC载板等高端产品需求量激增。2009年起,广德市敏锐捕捉苏浙沪地区企业外迁趋势,专项规划1605亩土地建设PCB产业园,打造“拎机入住”模式,为中小微PCB企业提供各项便利。
如今的广德,集聚了全省近80%的PCB产能,形成“玻纤纱—覆铜板—电路板—智能终端”完整产业链,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国电子电路行业绿色产业基地、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等多项荣誉。2024年,该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89亿元,92家规上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扎根。今年1—5月,该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