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选人用人要加强党性鉴别,注重考察干部的境界格局和忠诚度廉洁度。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加强党性鉴别的重要性和实践要求,为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党性强不强,标尺量一量。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党性不强,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加强党性鉴别,就要坚持把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环节,通过细化考察内容、优化考察方式、实化考察评价、强化考察导向,考准察实干部政治素质,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
细化“考什么”,把准考察重点。看人大节,识官大德,关键看忠诚。如果一个党员干部没有政治信仰,就会做“墙头草”“两面派”。选人用人首先要聚焦政治忠诚,确保选出的干部政治上站得稳、信得过、能放心。突出核心要素,既聚焦根本要求,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重中之重,着重了解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情况;又抓住关键要素,注重把大战大考作为试金石,跟踪了解干部政治表现,看是否立场坚定、勇于担当、敢于斗争、措施得力。
优化“怎么考”,改进考察方法。干部的政治素质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只有平时多下功夫,不断改进和优化方式方法,才能提高考察的科学性和精准度,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的干部考出来,把政治上有问题的干部筛出去。这就要用上“望远镜”“显微镜”,经常性、近距离地接触干部,充分挖掘获取有效信息,常态化了解掌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等“活情况”,改变以往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接触、不考核不了解干部的被动局面。
实化“怎么评”,注重科学评价。政治素质的评价和定性,关系干部的政治生命,必须加强综合分析、进行科学研判,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画像,防止失真失实。坚持以事察人,坚持多方印证,注重抓住干部重要行为特征和具体事例,从干部干事创业的现实表现中研判政治素质,特别是从为谁干事检验政治忠诚、从想不想干事检验政治定力、从敢不敢干事检验政治担当、从能不能干成事检验政治能力、从出不出事检验政治自律,对干部政治素质作出准确评价。
强化“怎么用”,发挥导向作用。“考”是基础,“用”是关键。一方面,坚持把结果运用到干部选任中,对政治表现一贯较好、工作业绩比较突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以严格的政治标准和导向,引导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一方面,把结果运用到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中,强化问题跟踪,抓实督促整改,对政治中处在“亚健康”的干部采取谈心谈话、提醒函询、教育培训等方式,筑牢政治思想根基;对政治上有问题的干部,视情况给予调整岗位、待岗安排、免职降职等处理。
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对干部政治上的考验更加严峻。必须加强党性鉴别,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让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