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新修订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建设过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有力举措,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服务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须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
在农村基层干部的所有能力素质中,政治过硬是排在第一位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农村基层干部唯有政治上靠得住,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廉洁履职、担当尽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细察林林总总的“负面清单”:在强农惠农富农补贴资金发放中侵占、挪用,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擅权妄为、谋取私利,在乡村建设项目管理中弄虚作假、损公肥私,在乡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无一不是背离为人民服务初心。心中有公,方能自身正。打通落实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最后一公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责任在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为民服务是农村基层干部的看家本领。提高看家本领,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要力戒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时,切忌机械执行,过度留痕,加重群众负担。不能虚报冒领惠农专项资金,不能在乡村建设项目管理中弄虚作假,通过虚列项目、虚增工程量等手段套取、骗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不能在农村事务监督中欺上瞒下,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杜绝铺张浪费,不追求低级趣味,坚决抵制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敢于同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作斗争。
群众看干部,关键看干部的作风。基层干部作风就是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农村基层干部只有自身廉洁,具备经得起全方位监督的优良作风,才能取信于民,汇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新修订的《规定》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成员,以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纳入适用范围,顺应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制度笼子越织越密。简明务实的条文让农民群众看得懂、易监督。各级党委要严格管理监督,重点加强对乡镇党委和政府“一把手”,对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管理监督,推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